今年3月以来,比亚迪、特斯拉、小鹏、威马等超过30个汽车品牌,上调了新能源汽车的价格。与此同时,国庆假期前一日,国产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最高报52.5万元/吨,再创历史新高,较2020年9月30日的4万元/吨,已经上涨了接近12倍。
以下游车企、中游电池厂、上游矿山和加工厂为主导,形成了新能源产业链三大势力范围。下游车企手握需求端,缺乏需求则坐拥金山也难变现;需求增长迅猛,原材料却卖出天价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利润分配不均,上下游叫苦连天,直接承压的则是长期亏损的车企:直接面对消费市场,因涨价带来的舆论压力左右为难。
长远来看,下游车企发挥价格调节作用,在多方博弈之下,推动供给侧改革,最终实现产业链利润合理分配,维持均势、做大市场蛋糕,或许才是化解“如何分蛋糕”的良策。
01上游盆满钵满,下游“卖一亏一”,产业链为何畸形?
“蔚来卖一辆车亏超10万”,在9月登上微博热搜,抖客网,这一话题引发不少网友发出疑问:钱都被谁赚走了?
8月11日,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发布会上,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称,“今年上半年,中国汽车行业利润同比降幅达到了25.5%,同期营收仅下降4%,这是很不健康的。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,上游企业利润暴增,但下游企业却‘连汤都喝不到’。”新能源汽车上下游车企处境,冰火两重天。新能源汽车越卖越多,却陷入了“越卖越亏”的怪圈。有评论一针见血地指出“产业链利润分配畸形”,揭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目前的窘境。
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蛋糕,正越做越大,分蛋糕却越来越难。
新能源汽车行业分蛋糕为什么难?
实际上,要追溯新能源产业链的钱“被谁赚走了?”,并不容易。此前,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称:“动力电池成本已经占到我们汽车的40%、50%、60%,并且在不断增加,那我现在不是给宁德时代打工吗?”从特斯拉、比亚迪、蔚来、小鹏等几大头部厂商来看,电池包的价格大多在整车价格的三分之一。在下游新能源汽车厂商日益旺盛的需求刺激下,今年上半年,中游电池厂商宁德时代的全球市场份额达到了34%。宁王一家独大。
对此说法,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并不买单。他指出,“上游原材料的资本炒作,给动力电池产业链带来了短期困扰,碳酸锂、六氟磷酸锂、石油焦等锂电池上游材料均出现价格暴涨。”
新能源汽车市场真正赚钱的人,其实是上游原材料厂商。
宁德时代2022年上半年业绩 来源:宁德时代中报
上游原材料厂商利润表现又如何呢?据今年上半年企业财报显示,国内锂矿三大龙头天齐锂业、赣锋锂业、亿纬锂能的业绩大涨。天齐锂业的销售净利率高达83.98%。比原材料加工企业更加赚钱的是国外手握原材料的那些开矿企业们。以澳洲锂矿Pilbara为例,9月20日,澳大利亚锂矿商Pilbara第九次锂辉石精矿拍卖成交价达6988美元/吨FOB,较8月2日成交价上涨10%,再创新高。Pilbara的股价从2020年初的0.14澳元上涨到目前的最高5.5澳元,短短两年多内,股价涨幅近40倍。
下游车企承压,涨价成必然
从下游车企到中游电池厂商,再到上游的原材料加工、开采企业——整条产业链层层传导,涨价成必然趋势。据浙商证券统计,今年3月以来已经有超过30个汽车品牌上调了新能源汽车的价格,包括比亚迪、特斯拉、小鹏、哪吒、零跑、赛力斯等,涨价幅度从1000元到3万多元不等。这其中也包括造车新势力“蔚小理威”之一的头部厂商威马。10月1日,威马汽车宣布将针对在售车型威马W6的三款车型上调价格,在此之前已完成定金支付的用户不受此次价格调整影响。
02“淘金的永远比不过卖水的”?
新能源汽车涨价背后,似乎再次印证了“淘金的永远比不过卖水的”。
下游新能源汽车正在为“锂”打工。一辆电动车大概平均需要30-50kg碳酸锂,仅锂一种材料的单车成本负担已上万元。Wind数据显示,9月30日国产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51.3万元/吨,再创历史新高。相比较整整一年前(2020年9月30日)的4万元/吨,已经上涨了接近12倍。
水涨船高。上半年,宁德时代归母净利润81.68亿元,同比增长82.17%;天齐锂业归母净利润103.28亿元,远超上半年净利润69亿元的整车龙头上汽集团,同比增长仅120倍(11937.16%)。
因“锂”涨价背后,上下游市场博弈激烈
锂价市场受下游需求波动,其实,上游企业在价格博弈中并不总是稳操胜券。
2015年之前,碳酸锂的价格全球锂价基本维持在4万元/吨左右。作为周期性的市场,按照波浪理论,2006年是碳酸锂市场的“牛一浪”,相比此前三四万元/吨涨到七八万元/吨;2015年“牛二浪”开启,价格最高到18万元/吨;而2020年三季度的这轮“牛三浪”涨幅最大,从4万元/吨涨至50万元以上。
2020年10月至今,锂辉石精矿价格变化
受到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,宁德时代利润空间正在遭到压缩。今年中报业绩公布后,宁德时代半个月累计跌幅已达25%。
在上游企业中,天齐锂业曾一度濒临破产,股票进入ST序列。在锂价上行之前,天齐锂业加杠杆疯狂买矿。2012年,天齐锂业总资产仅15.7亿元,账上现金5亿元。此后,通过资本运作,陆续收购了“全球最大的开采锂产品生产商”泰利森,同时拥有智利铜业公司(Codelco)大约23.75%股权。智利铜业公司拥有智利国内七大矿山全部股权。2021年智利锂矿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24%,为全球第二大锂矿供应国。自2010年上市至2019年底,天齐锂业累计募资80亿元,但累计归母净利润为亏损约10亿元。除了天齐锂业之外,国内目前赚钱的碳酸锂加工企业,大部分都提前布局了锂矿。
需求端手握“价格调节器”
处于上游原材料端的企业,要获取利润需要跟着需求端过山车。2006年碳酸锂市场的“牛一浪”,与纽扣电池、手机电池大涨有关。眼下这波上涨需求未开始前,2019、2020年,连续两个年度,天齐锂业合计亏损78.17亿元(59.83亿、18.34亿)。
归根溯源,此轮锂矿价格暴涨的原因主要是需求端增速远超于供给端。2020年,国内正极材料(以锂电池为主)出货量只有50万吨,2021年,出货量飙升至111万吨,产能则高达170万吨。短短一年多,需求增长了两倍多。今年1-8月,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零售326.2万辆,同比增长119.7%;今年8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,至28.3%。以蔚来为例,今年二季度,蔚来的车辆交付量已达25059辆,同比增长14.4%。
需求好、做大哥,需求差、做小弟。受制于需求端,这些企业也会发出类似“我们赚两年钱又怎么了?”的声音。
03产业链利益错配,何时回归合理区间?
原标题:【涨价潮背后,新能源车企为“锂”打工】 内容摘要:新能源车企迎来多轮涨价潮,上游原材料锂“背锅”。 今年3月以来,比亚迪、特斯拉、小鹏、威马等超过30个汽车品牌,上调了新能源汽车的价格。与此同时,国庆假期前一日,国产电池级 ... 文章网址:https://www.doukela.com/qiche/154866.html; 免责声明: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 |